一路行军
发布人:离退休处  发布时间:2015-03-13   浏览次数:355

    (张洪,祖籍河南嵩县,1949年参军担任政治处宣传股参谋,194910月担任司令部参谋。1956年至1959年,在农五师(现农一师)担任生产科副科长、科长、生产办公室副主任、科学委员会主任。1963年担任原农学院教务处处长,并授命参加对亚非国家援建工作。1969年农学院解散,担任53团副团长,1983年,又恢复担任农学院教务处处长,并于1989年离休。)

 

    入伍后的张洪分配在西北野战军一兵团二军五师十四团。19497月,解放军在陕西扶风县和眉县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役,这就是著名的扶眉战役,这是张洪入伍后参加的第一场战役,也是他经历的最大的一场战斗。战役结束后,部队稍作休整,在一兵团司令员王震将军率领下,即刻向西北进军,从宝鸡出发,经过陇东、陇南广大地区,翻山越岭,日夜兼程,度过黄河进入青海省境内,度过湍急的大通河。放眼望去,高耸入云的祁连山绵延百里,气势巍峨,而他们的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翻越这座大山,尽快解放大西北。

    张洪所在十四团在翻越祁连山时是前卫团,行军中,他与另外一名战友在进军途中执行“撒路标”的任务,即在安全道路旁作标记为后续部队指引道路,艰巨性不言而喻。

    整个翻越祁连山的时间不过三十多个小时,却让张洪一辈子难以忘怀。他说:“从孟源出发的当天,晴空万里,骄阳似火,一丝风也没有,天气十分炎热。太阳偏西斜时,山间生出片片白云,云雾越来越多,云色很快变黑,箭一般沿山向东飞去,天空乌云很快遮住了蓝天。部队在大路上前进,连路面也看不清。天越来越黑,不一会下起了蒙蒙细雨,随后雨越下越大,我们穿得衣服全部被淋湿了,雨水顺着单衣向下流,雨没有停,紧接着又吹起了冷风,衣服都结了冰变成了“冰衣服”。狂冷的风使雨滴变成了小冰粒,暴风卷着冰粒打在脸上和手上,如同万针刺骨,疼痛难忍。”

    天亮以后,雨雪都停了,云雾很大,在山中行走的时间越长,部队所处的海拔越高,空气变得越来越稀薄,战士也变得疲惫不堪。云量很大,天黑得快,抬脚不知道往哪放,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滚下山去。此时,远处山下的一点火光让战士们喜出望外,部队开始向山下的火光处前进。走到火光地时,才发现原来是侦察排的同志生起了火。张洪与其他同志迫不及待地围拢上去取暖。“不能马上烤火,否则会生大病的”。张洪听到战友的劝告,马上退了回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墙边上睡着了。醒来出门是太阳已经很高,他看见几个炊事员正在收拾锅碗,他赶紧吃了一碗饭继续前进。

    “虽然打仗很辛苦,但最艰苦的是翻越祁连山那几十个小时,冻死了150多位战友,还有许多人被冻伤。”张洪说,“不是遇到大风雪,我们一个人也死不了,要不是我当时年轻,也被冻死在祁连山上了。”当时只有二十多岁的张洪面临空气稀薄,大风暴雪的恶劣天气硬是挺了过来,但到达河西走廊时,从小腿到膝盖全部肿了起来,由于急行军,他无暇顾及身体,“一是为了赶时间,二是不敢坐下来休息,一坐下就起不来了。”当他的战友从山上下来时,惊讶的对他说:“啊,你还活着?”张洪笑着说:“我不能死在祁连山上啊,我要去解放新疆!”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和承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新疆。由于新疆长期受国民党统治,百姓生活拮据,交通极不发达,到处都是未开垦的土地。为了减轻各族人民的负担,进疆部队开垦荒地,搞生产,白手起家,进行农业大生产。张洪和战友10月到达南疆,一边进行维持治安,保卫国防,一边还要勘测荒地,进行土地调查。一觉醒来就下地,中午稍作休息后继续干,当时生产工具特别缺,有些要从兰州购买,也每有铁路,全部是用汽车运输。虽然困难比较多,但战士们的士气高涨,继续保持和发扬南泥湾精神。在军民共同奋斗下,至1950年,部队开始投入生产并已经可以生产自给,有的连一年生产的粮食可以够三年吃的。在次基础上,1953年,以团为单位建立了军垦农场,后来从苏联引进拖拉机,生产开始向机械化迈进。随后根据上级指示,驻新疆部队分别整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其中张洪所在的二军五师被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一师,驻阿克苏。

    从1959年至1967年,张洪多次受命参加了援建亚非地区的工作小组,先后到过越南、阿尔及利亚、苏丹等国家进行援建工作,这段经历让他付出了劳动,但收获的却是无尽的财富,也体味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