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留在这片热土
发布人:离退休处  发布时间:2015-03-13   浏览次数:329

宋湛口述校报学生记者高景战杨柳采访整理

    (宋湛,土家族,湖南张家港人,今年92岁,是我国有名的健康老人。1944年进疆,在军垦新城石河子开发过程中,任勘察队队长。)

    1944年我在武汉中央测绘学院上课的时候,新疆这边来了电报,说是要4个本科生当教员,要求大家自愿报名。但是当时新疆还没有解放,依然在国民党的控制之下,加上新疆地处偏远,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没有人报名。我们系主任当时就生气了,说抽签决定谁去新疆,结果我是第一个被抽到的。我把消息告诉爸爸,他明确表示支持我。

路很差,在路上走一站换一站,有时候只能在戈壁滩上跑车,高高低低,崎岖不平,颠簸的十分厉害,雨天水泥路,晴天扬灰尘,昼行夜宿。到哈密的时候,他们有个特务所,随行的人要经过严格的检查,才能进疆。经过9天的颠簸,才到达迪化市(现在的乌鲁木齐市)。在乌鲁木齐教了一段时间的书,教书的同时,我和几个同志主要进行军事地图的绘制。当时的条件很差,有时,我所在的学校里会有一些苏联来的专家,我们就和他们一起互相学习。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就不再做军用地图测绘了。

当时的陶峙岳将军在起义前是新疆警备总司令,他是一个具有“袍泽情深”讲义气的军人。部队起义后,他在思考着如何安置自己的部下,不让他们流离失所,还没有理出思路时,他的10万将士就被整体编入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22兵团,他任22兵团司令员。19503月,22兵团的10万将士在陶峙岳将军的率领下踏着积雪开赴玛纳斯河流域开荒地,办农场,建城市。

    1950年春节的时候,有人来动员我们,说是准备背包到石河子,大搞生产。我们行到玛纳斯大运河,和92571部队在一起住。同年7月开往石河子,当时的石河子一片荒凉,很多的大榆树密密麻麻的象森林,树上的老鸹,乌鸦成群乱飞乱叫,树下有一些小道,苇子湖一眼望不到头,我们砍了一些树和苇子,开出来地方。由于对地形不熟,有很多砍苇子的人砍到最后没有再出来。我们就烧苇子找人,烧出了不少的兔子、野鸡。我们当时就一个帐篷,一个炊事员,没有水喝,就喝雪水,没地方住,就挖地窝子,地窝子上面盖上树枝、干草,以防风雨。简单的地窝子看起来普通平常,但是有会画画的人在地窝子的墙上画了“壁画”。狼也很多,晚上不仅可以远远的看见绿得发光的狼眼,而且“呜呜”的叫声,也很吓人。有时候几个人一起拿着枪,把狼赶走。

    有一天,我不舒服,出发勘察没有多远就回来了。远远就看见很多人把地窝子围着,还有警卫员在地窝子旁边把守。原来是王震将军来了,和大家在一起聊天,还吩咐炊事员为我们做好吃的。临走的时候,他就问我们,还有没有事情要说,我就站出来,说大家缺粮食吃,缺水喝。王震将军的参谋长说我们临时有事情,你们明天派代表到乌鲁木齐去吧。我去的,到乌鲁木齐,王震将军的参谋长说,搞开发是件既劳体力,又费脑力的事,辛苦你们这些男儿了,我们研究决定,以后每个月为你们提供10公斤肉,45公斤烩面,3块钱,钱暂时存在军区合作社里。大家听后都很高兴,现在是既有房子住,又有粮食吃了。

    我虽然在大学时学的是测绘,但毕竟是书本上的知识,而且我们开始工作发现缺少资料,我们就吃住在一起,白天进行农田水利勘察,把地形的高高低低,坑坑洼洼一笔一笔认认真真的描述出来,并提供可能的行走路线,为以后的城市规划做数据参考,晚上大家一起在昏暗的马灯下面做总结,那时的石河子还在纸上,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都很艰苦,工作不能按部就班,不分白天晚上都要干。当时大家都是血气方刚年轻气盛的男儿,大家干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心理只有一个信念:年轻火热的心,就是要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练。

    我们做完了基本的地形数据收集工作,在我所进行的范围内,就开始进行对石河子的实地开发。但是当时当地的人有很多不理解,百般阻挠我们的工作。我就带领几个同志给他们作解释工作,说是我们现在是在为他们盖戏院、电影院,将来他们就可以听戏,看上电影了。他们听完我们的解释,表示出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在我们具体施工的同时,他们一有时间就会过来看看工程的进展。我们做了基本的测绘以后,建设工作就有部队的军垦战士着手进行了。

    即使现在退休了,我仍然一直记着石河子的发展,我也一直在思索我所钟爱的测绘事业。看到石河子的发展,我们这些老年人很高兴,只能在心理祝愿石河子会越来越美丽,展现她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