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辈子,没做什么大事,就是做每一件事都认认真真,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地过了一辈子。”张国华老人总是很谦虚,但是历史不会忘记,一位老八路、老军垦在兵团的土地上洒下的青春、汗水和坚守的信仰。
张国华,1924年生,山西右玉人,1938年6月入伍,194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进入新疆军区后勤部任保卫科长。1956年新疆兵团集体转业改为生产建设兵团。1958年在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任师直党委书记、兼师医院政委。1962年在塔额管理处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79年在石河子医学院任副书记主持党委工作。1988年离休至今。
一、一心向党,情系兵团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我,张国华总是这样说。
1938年,在饱受日本侵略者摧残的山西,年仅14岁的张国华参加了八路军。由于三哥是八路军游击队队员,张国华一家经常遭到日本侵略者的骚扰,年迈的父母不堪日军的折磨相继去世,满腹仇恨却没有生活来源的张国华希望去找投靠自己当八路军的哥哥,几经周折,却遇见了另一支游击队伍。从此与共产党,与兵团结下了不解之缘。
张国华跟着解放军的队伍,先后参加了延安保卫战等多场战役。在军工厂工作的他跟随部队转战多地,部队到哪里,他就到哪里。1952年,张国华跟随部队到达新疆,在新疆军区后勤部担任保卫科长一职。从此以后扎根新疆,扎根兵团,1956年新疆兵团集体转业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后,张国华更是把新疆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在新疆广袤的土地上,和千千万万兵团人一样,为新疆的建设奉献着青春和汗水。
和大多数兵团一代一样,张国华刚到新疆时,新疆的各方面条件都十分简陋。他与战友们一起住在简陋的地窝子里,食物都是辛苦垦荒劳动得来的。尤其是到了三年饥荒时期,食物匮乏,但张国华从无怨言。他说:“比起抗战时期风餐露宿,日夜战斗的日子,军垦的日子已经好了很多了。我是共产党员,我信仰的是马列主义,我服从党的安排,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尽管实现它很漫长,由于方向是对的,所以值得我追求和奉献的。”
说到共产党,张国华说他在入党时考虑很长时间。他1938年入伍,1945年才入党。入伍之后,身边不断有人向他宣传,鼓励他入党,但是张国华年满18岁后并没有立即申请入党,而是慢慢观察。他经常去看其他党员进行入党宣誓,心里暗暗觉得共产党的要求很高,很严格。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张国华发现共产党员确实个个身体力行,严格要求自己,共产党是一个值得信赖与奉献的党,张国华才慎重而庄严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坚定了一生的信仰。
二、文革平反,恪尽职守
1962年,新疆发生伊塔事件,大量边民外逃,为了保卫边防,组织把张国华等四五个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干部调往塔额边境一线工作,张国华被调往塔额管理处,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从此,开始了驻扎边境的二十年余年生活。
文革浩劫开始后,张国华被打成反革命,在此期间吃,他吃尽苦头。1967年开始,他就每天接受审查批判。1968年打成走资派、反革命以后,他被集中到乌市兵团学习班,他当时的妻子在管理处加工厂任指导员,因不肯写与他划清界限声明,遭受非人折磨折磨去世,年仅39岁。谈到这里,张国华潸然泪下。
一直到1969年他随新疆县团级以上干部,由王恩茂带队,前往北京新疆学习班学习。回疆之后,张国华得到平反,恢复工作,被派往额敏县,担任军管会副主任,主持调查文革期间冤假错案的工作,并且落实干部政策。当时额敏县的一把手们在文革中都被打倒,工作一团乱麻。一身正气的张国华负责主持调查文化大革命中打死人、打伤人的案件。经过四年认真谨慎地调查,判刑、处罚了一批人。张国华说,当时很多案件非常复杂,处理很有难度,整个额敏县的大大小小的案件十分繁杂。平反工作完成后,经过上级的审查,经过张国华处理的案件没有一个出错的,张国华一丝不苟的敬业工作态度得到了上级的肯定,1974年,他被调往兵团落实政策办公室工作,参与全兵团的平反工作。1979年,张国华调任石河子医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党委工作一直到1988年离休。
三十年的风霜雨雪,三十年的韶华青春,从壮志冲天到老态龙钟,张国华一生兢兢业业,把大半辈子的青春与热血都洒在了兵团的土地上。从延安到新疆,从首府到边境,三十年来,张国华的家庭多次搬迁,几经周折,但张国华从有过半句怨言,他总是说,“我是共产党员,我服从党的安排,尽量不给党添麻烦。”
三、老当益壮,热心不减
1988年退休后张国华并没有闲着。奔波了一辈子的他并不安于离休生活,还帮助自己在阿拉山口开矿的老下属管理一些日常工作。直到2004年,八十高龄的张国华仍然经常在石河子到阿拉山口的铁路上奔波。石河子大学离退休老同志有什么困难或不清楚的问题也总喜欢找他诉说或询问,他也总是热心地帮助大家或积极地向学校反映,逐渐成为联系学校和老同志的桥梁和纽带。
现在,年逾九十的张国华的身体依然硬朗,精神矍铄。每当遇到学校组织为灾区捐款,张国华总是一马当先,带头捐款,一捐就是两三千。他身边的老同事们经常和他开玩笑说:“老领导,你的钱是不是没地方花了,每次都捐这么多?”但是张国华却说:“学校像我这样的老党员不多,我不带头谁带头?比起家中拮据的人,我还不如他们,他们虽然捐的少,但是捐钱之后家里生活可能就会拮据。我虽然捐了两三千,我平时的生活并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尽我的力量去帮助需要的人,是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
中共党史人物传记编委会在《中国转业军官风采》中这样评价张国华:“张国华同志在部队当战士时,吃苦耐劳,刻苦钻研军事技术,苦练杀敌本领,由于工作、学习、军事训练、战备执勤表现突出,完成任务出色,多次受到上级嘉奖表彰。转业时。顾全大局,服从组织分配,把军队的纪律严明、敢打敢拼、雷厉风行、严谨细致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待到地方并发扬光大。该同志思想解放,思路清晰,领导经验丰富,工作有魄力,敢抓敢管,组织领导和驾驭全局的领导能力强,一身正气,廉洁奉公,在干部和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
一位九十岁的老人本身就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在张国华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一部解放军扎根边疆的历史,一部兵团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更能看到一部老兵团人精神的发展史,正是有了张国华这样的一代又一代有坚定信仰的兵团人,兵团精神才能星火相传,生生不息。
石河子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徐子焱 云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