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迁
发布人:离退休处  发布时间:2015-03-13   浏览次数:334

离退休工作处鹿笃玉

    1961年仲夏,二儿子刚出生,丈夫决定由中国科学院要求调往新疆军区生产兵团农学院任教。作为妻子我责无旁贷支持他的决定。于是向组织递交请调报告。当我带着报告向室主任提出请调时,他感到突然,摇头不语,梢加思索后,他回答说:“有困难,如果在去年可以考虑,你收回报告,安心工作。同时做好你爱人的工作”。我想也是呀,去年贯彻中央“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八字方针时,为充实地方,我局60%左右的技术人员,分别下放到全国各地。当下的人员一人三岗,同时规划本局三年内,人员不调进也不调出。但又想到丈夫要去的地方是祖国边疆,路途遥远,生活艰苦,亘古以来人烟稀少,政治、经济、文化都极落后,是急待开发建设的地方。身为共产党员,更应以极积的态度随调,大力支持。我就再次申调,搞得室主任无耐,叫我自己去局人事处联系。人事处答复:“暂不考虑随调,三年以后再作研究。”,并向我介绍说,去新疆石河子坐火车要七天七夜,后改乘汽车。石河子是刚刚开垦的地方,去后大人可以慢慢适应,恐怕刚刚出生的小孩和老人(我母亲70多岁)生存的困难程度要比北京多多少倍,物质、气候………。建议让你爱人先走,三年以后小孩大点,你再带着小孩举家西迁,比较稳妥。听后,感到不无道理,是实情。对随调思想有些松动。同时又想到五十年代解放进驻的人能生存我为什么不能。再说,我不能拖爱人的后腿。下决心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坚强精神继续随调,和丈夫一起带上孩子西行。将老人留在北京。经过几次的反复,局里终于同意我随调。在办调离手续时,再三叮嘱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并没有调你,你是随调。到那里如果对方不接受你,你立即可返回。就这样经过长途跋涉于19619月底到达目的地——兵团农学院。不久,我被分配到农学院托儿所,任所长职务。工作改行,业务大相竞庭,即来之则安之,就这样开始了边疆奋斗的生活。

    当时的托儿所入托的孩子一周回家一次。有病住庭院,传染病隔离,家长就出入,生活中的一切的一切都由托儿所负责。托儿所没有独立环境,更没有活动场地,一百多孩子挤在在家属楼下边的小间房子里。床位紧缺,有时小班一些床睡两个小孩。入托登记排队。小孩子吃的东西粮、油、副食品靠组织到处找关系、写报告、请求照顾。逢年过节兵团一些团场送院里的礼物(瓜果、禽蛋等),院领导全部送给托儿所,为小孩改善生活。全所四大员的事我一人管理,所谓所长实际是“管家”,三年后调图书馆工作。

    在图书馆工作的二十几年中,经历了教改“半工半读”、“四法”、文革、解散、下放、恢复、搬迁等等变革。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为教学、科研服务这个中心服务,紧抓不放。“半耕半读”时,学生到什么地方劳动、实习、,图书馆服务到什么地方。流动服务到田间地方。除此还设点服务。工作人员都是肩挑,手提步行很多公里到基地、团场送书送报。校舍迁到奎屯后,图书馆库存仍在石河子。教学、科研、生产需要什么,到石河子书库取什么。文革中各个学校停课闹革命,图书馆没有因造反、革命关一天门。节假日照常开门服务。学院解散时,全馆工作人员离开石河子前,还要将图书馆全部工作流程画好平面图供接收人参考。卫生彻彻底底地打扫干净,最后将全部钥匙交工宣队清点。七十年代在馆开始使用非书本资料服务,可谓捷足先登。八十年代初我为学生开文献检索课,这在全国高校中都是走在前面。

    我们图书馆公而忘私,任劳任怨、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在1981年全国图书馆工作会议上,曾受到表扬,会后当时的图工委秘书长庄守敬(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同志亲自来考察。1983年在全国图书馆馆长研讨班上我校图书馆作为院校中型馆代表,做专题发言、学习、讨论。19811985年期间,西安交大及新疆各兄弟院校曾多次来我馆参观学习。

    1965年我调图书馆工作,1975——1985年院党委决定由我负责图书馆工作。1990年我从图书馆岗位上退休。二十几年的工作,使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资源宝库,所以工作再艰苦,再繁琐也无怨无悔。图书馆从奎屯搬往石河子时,早晨带着奎屯工作的同志们装车,车到石河子组织在石河子工作的同志们下车,每次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中午饭都没时间吃。

    在兵团四十多年的艰苦生活和经历的风风雨雨。坚定了我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真可谓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